老挝属亚热带气候,一年只分雨季和旱季两个季节。雨季经常大雨如注,雨水不断,大雨过后,迅速天晴,烈日暴晒。我们施工的南乌江畔,地势异常险要,江岸山崖陡峭,茂密的原始森林遮天蔽日。
为了抢工期,我们在建好基地的第二天就开始施工。连长莫正文组织战士爬到石崖的脚下,找到可以实施爆破的最佳位置,然后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突击队,开凿安放炸药的导洞,因为山崖全是石头,开凿时要用柴油机风钻打眼放炮,战士们轮流作业,冒着酷热和呛人的浓烟钻进洞子,一点一点的向前掘进,经过十多天的努力,终于打出了一条长约15米的导洞。前线指挥部通过老挝政府从南乌江用船运来了十几吨炸药,全部装进了导洞,封堵好洞口,准备实施爆破。
战士们在距离爆破点500米的地方用木料或石头修了一个用来实施爆破和观察的掩体。5月中旬的一天,先遣队通知老挝政府封锁了南乌江的上下游,清理转移了周围的老百姓。全连战士分组到各个路口(主要是羊肠小道)站岗放哨,防止人员进入。中午12点,连长下达了起爆命令,随着一声山摇地动的巨响。上千方的岩石顷入江中,激起了十几米的浪花。过了半小时,硝烟散去,施工人员进入现场,一看爆破效果不错,几个胆大心细的战士身挂安全带,用钢钎清理石崖上未掉下来的活动石块,确保人员安全。接着全连兵力全部投入,沿着山坡开始清场作业,连续20多天,干部战士们顶着烈日,冒着30多度的高温,将树木、石块滚入江中,遇到倒下压住的树木,就用大锯锯成段,碰到藤条就用砍刀砍断,移不动的大石头就打眼放炮,再次爆破。一米一米的清理出路基施工的作业面。当时正值雨季,一会天晴,一会暴雨。我们出工必带雨衣,下雨时,就穿上雨衣,蹲在石头上等待雨停,雨一停就脱掉雨衣接着干。有的战士手上划破了皮,磨出了血泡,但坚持不下火线,流血流汗,拼命大干。战士们的衣服是干了湿、湿了干,每个人的衣服后背上都泛着白白的碱花。下班收工排队行走,从后面看,宛如清兵后背“兵”字白圈一般。为了赶工期,炊事班将干粮和绿豆汤送到工地,指导员组织写了“支援老挝人民革命斗争,为五个伟大争光。”“早日打通施工便道,迎接大部队的到来。”等标语口号,立在施工现场,鼓舞大家士气。经过官兵们艰苦的努力,终于提前完成了清场作业,开始修筑路基作业,这时后面运来的推土机开始发挥作用,人机配合,施工进度不断加快,在9月中旬终于打通了石崖咽喉要道,车辆可以通过,接着修通了石崖两边的便道,为全团兵力的展开创造了条件。
1974年7月底,全团赴老作战筑路的有关准备工作全部就绪。8月份团长左春茂、政委冯光德率领全团4200多名官兵,携带武器和装备,连续几天分别从甘肃兰州和青海民和坐十几列军车出发。当时被美国卫星发现,西方媒体报道:中国又派出一支有4000多人的工兵部队,从中国西北进驻到老挝上寮地区,引起世界关注。